防治小麥紋枯病、莖基腐病等莖基部病害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3-21 來源:區(qū)農業(yè)農村局

紋枯病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,小麥受病菌侵染后,在不同生育階段造成爛芽、病苗枯死、花稈爛莖、枯株白穗等癥狀,后期感病麥株因輸導組織受損而導致穗粒數減少、籽粒灌漿不足和千粒重降低,一般造成產量損失在10%左右,嚴重時達30%-40%。小麥莖基腐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,近年來,由于持續(xù)的秸稈還田造成田間菌源積累,加上品種抗性較差,該病在我區(qū)發(fā)生危害逐年加重。據調查一般發(fā)病麥田減產5%-10%,發(fā)病嚴重的麥田減產可達50%以上甚至絕收。受去年秋汛影響,我區(qū)小麥整體播期較常年偏晚,抗病性差,有利于莖基腐病、紋枯病等病害發(fā)生。當前我區(qū)小麥即將進入返青期,是防治小麥莖基腐病、紋枯病等病害的有利時期,全區(qū)要抓住當前這一有利時機,及時防治小麥紋枯病、莖基腐病等莖基部病害。

防治方法:

每畝用80%戊唑醇水分散粒劑10-12克,或200g/L氟唑菌酰羥胺懸浮劑50-65毫升,或18.7%丙環(huán).嘧菌酯懸浮劑30-60毫升、或48%氰烯.戊唑醇懸浮劑40-60毫升對水噴霧,也可每畝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(或25%氰烯菌酯懸浮劑100毫升),加12.5%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克(或25%戊唑醇乳油20毫升)等三唑類殺菌劑噴霧防治。噴霧時要注意加大用水量,將藥液噴淋在麥株莖基部,以確保防治效果。


(撰稿:張華敏 審核:徐克卿)